網頁設計

財產規劃書籍

信託節稅規劃
  • 作者:羅友三 會計師 著
  • 出版日期:2000-07-20
  • 定價:0元
內容簡介

個人資產規劃是一門人文社會科學,以現實社會現象為研究目標,如果用線性規劃來說明,個人資產規劃是在「節稅」、「最輕鬆的方式繳稅」、「資產有效率的轉移」、「資產持有的風險最小」及「財產管理有最佳管理者及執行者」等限制條件中求取最佳解。

十多年來,筆者一直致力於個人資產規劃,研究重點包括:兩代之間財產移轉、財產移轉的節稅計劃及家庭資產保護計劃;這些研究均以臺灣現實社會為對象。在這十年的期間,筆者看過超過一千件贈與或繼承的真實案件,發現不論是贈與或繼承移轉,都存在許多的問題難以解決。有些人為了節稅規劃,利用生前贈與方式把財產移給第二代,但是在贈與後的往後數年,卻一一發生了不可彌補的後遺症,這些後遺症產生的弊端,甚至超過原先規劃的利益。而有些人在身心狀況良好、腦筋清醒的時候,不願意面對繼承問題,而下一代也不好意思開口要求上一代說明財產如何分配,等到上一代重病時期甚至突然離世時,繼承人間為了自身權益而爭的面紅耳赤,大打出手的人也不在少數。

財產分配是棘手的問題,但是繼承案件除了分配問題,還有申報遺產稅、籌措稅源繳稅及繼承登記。如果對國稅局核定的稅額不服,還必須進入行政救濟的程序,而一連串的稅務訴訟下來,光是遺產稅的問題就要耗掉三、四年的時間,甚至更久。如果您以為問題只有這些,那就大錯特錯了!很多案件因為遺產分配問題擺不平,繼承人唯有妥協,按應繼分登記財產,形成所有權共有,這時候又面臨了「共有的遺產如何管理」?「什麼價格才能夠出售遺產」?等等的問題等著繼承人們解決。

為了這些難解的問題,資產規劃專家們費盡心思地找到了--「信託」這項工具,從此財產分配不再困難,因為受益權已確定,後代子孫想爭也無從爭起;所有權不再需要強制分散;管理權永遠落在能力強的人的手中;以及可達成合法的節稅。但「信託」畢竟只是工具,沒有一位好的財產規劃師,是無法將它發揮得淋漓盡致的,而且它也沒有辦法幫你籌措稅款。唯有再加入節稅秘密武器──「保險」,及一位豊富經驗的個人財產規劃師,才有可能完成這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筆者曾多次遠赴國外觀摩別人信託的經驗與外商銀行信託部門辦理個人信託實務,為的是想了解國外的個人信託及銀行實際運作的情形。筆者發現國外已將「信託」運用得相當成熟,而「信託」確實能使整個財產規劃趨於完善,對從事個人財產規劃的我而言,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要將個人信託引進台灣,讓台灣的人民也可以利用「信託」完成資產的傳承。但是受限於各國法令、稅賦制度、風土民情的差異,這些經驗只能作為規劃精神的依據,無法運用於實務的操作。為此,筆者又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及信託實務的操作,研發出十種信託規劃方案,這十種規劃案是台灣的稅制為基礎,再配合台灣傳統的繼承觀念設計而成的,十分本土化。

近半年來,因黨產信託的原因,使延宕已久的「信託業法」又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銀行界也摩拳擦掌準備迎接信託新世紀。筆者曾針對「個人信託與受託銀行」這個主題開了三次的演講,也曾受華南銀行及台新銀行之邀,為其信託部人員做進階培訓,但幾次交流下來,筆者發現,台灣民眾對個人信託其實是有急迫的需要,但是對「信託」的認識實在是太少,使得受託銀行在發展的初期可能面臨客戶的質疑,因此建議筆者,將近來辦理信託的成功經驗。

由於坊間已經有很多探討信託法令的相關書籍,本書就不再多費篇幅解釋法令或是逐條講解法條,而是直接切入信託的運用,內容著重於「信託」運用在個人財產規劃的效益及方法,並將筆者多年來的辦理信託的經驗所得,以案例方式與讀者分享。至於美國、加拿大或日本等國外信託經驗是在供讀都參考,畢竟「信託」會隨著各令、稅法、財產制度及風俗民情影響,還是要入境隨俗。

本書內容可概分成三部分,第一部份是個人信託規劃,主要在闡述個人信託與財產規劃的關係;第二部份是「保險」與「信託」的結合,利用保險來順利轉嫁信託所產生的稅賦成本,而且信託與保險的結合已成國際潮流,筆者也希望讀者能擺脫對保險的舊有觀念;第三部份是受託銀行,因為民眾接受個人信託的觀念,沒有受託銀行承作,整個信託市場還是無法蓬勃發展。

台灣的個人財產規劃因「信託」的加入將折起一陣新旋風,而個人財產規劃師要做的工作是發展出一套完全適合臺灣的個人信託經驗,讓臺灣民眾的資產得到妥善的照顧及有效的運用與管理。筆者也希望能透過本書的發表,讓台灣的「信託」能踏出成功的第一步。